护甲装备的选择直接影响英雄的生存能力和团队贡献。护甲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受到的物理伤害,但不同类型的护甲装备还附带额外效果,如减速、减攻速或提供护盾。选择护甲时需考虑敌方阵容的物理输出强度,若敌方以AD英雄为主,优先提升护甲值;若敌方混合伤害较高,则需平衡护甲与魔抗的搭配。护甲装备的合成路径和性价比也需纳入考量,避免因过度堆叠防御而拖慢核心装备的成型速度。
护甲装备的被动效果往往能改变战局。荆棘之甲的反伤和重伤效果能有效克制依赖普攻和吸血的英雄,而冰霜之心的范围减攻速则对攻速流ADC形成压制。部分护甲装备还提供团队增益,如钢铁烈阳之匣的群体护盾或基克的聚合的灼烧减速。这些特效需要在实战中精准触发,而非单纯堆叠数值。护甲装备的主动技能(娅沙漏)需合理规划使用时机,避免因操作失误浪费关键保命机会。
前期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小件,如布甲或锁子甲过渡,中期再根据局势合成完整装备。若对线压力较大,可提前做出守望者铠甲或棘刺背心;若团队需要开团或承伤,则需尽快完成兰顿之兆或守护之誓。后期护甲装备的选择更需针对性,例如深渊面具适合对抗AP爆发,而王者的板甲则能提升机动性和追击能力。盲目追求高阶装备可能导致经济分配失衡。
护甲并非孤立属性,需与其他防御机制协同作用。生命值加成能放大护甲收益,而技能急速可缩短防御技能的冷却时间。部分英雄的技能机制(如护盾或回复效果)也能与护甲装备形成联动。护甲穿透装备的普及意味着单一堆护甲可能收益递减,适时补充生命值或抗性穿透抵消装备更为稳妥。
观察敌方核心输出的装备变化,及时更换克制型防具。若敌方ADC提前做出凡性的提醒,则需优先考虑生命值装备而非纯护甲。根据己方阵容定位灵活切换装备思路,坦克英雄可侧重群体减益,而战士则需兼顾输出与生存。护甲装备的终极目标是最大化团队容错率,而非单纯提升个人存活数据。